今年以来,“长效机制”一词经常出现在官方对于房地产政策的阐述之中,然而“长效机制”究竟是什么,我们不得而知,目前可以看出的信息表明“长效机制”应该是未来多种长期政策所构造的环境,而“租购并举”算是“长效机制”的一个组成部分,但大多数人更加关心的其实是房产税。
房产税的方向与重要性
房产税的征收,客观来说是大势所趋,这并不是因为房价高,而是因为土地财政已经开始或即将进入衰退阶段。土地出让金是绝大多数地方政府收入的根本构成,而城市化的速度又决定了土地出让的规模,由于大量城市人口增速开始放缓,城市建设日趋成熟,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正逐步从新房市场转向存量市场,即二手房交易比重不断上升,市场对于新房的需求下降。虽然当前城市化仍在进行当中,但城市化速度的放缓,是在中国城市化人口比例接近60%(发达国家也不过70%-80%)且老龄化水平日益加深带来的必然现象。对于地方政府而言,在土地增量上得不到足够的收入,就会向存量开刀,所以中国城市化越成熟,房产税对官方而言就越有开征的可能。
房产税一直触动每一个人的神经,因为房产已经成为中国市民的“存折”,虽然官方屡次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,但房产已经占据我国居民财富的约7成,房产在中国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投资品已经成为既定事实。
但实际上,从城市住宅租金表现来看,任何一座城市房产的供不应求水平都远低于我们的预期,甚至存在很多供大于求的情况,这种情况下,房价的大涨是由于存量市场的流动太少 - 我们好像觉得到处都有空房子,但到中介那里一看,并没有几套在售。这是为什么?就是因为房子持有成本为0,导致大量买家置业后懒于装修和出租,囤积在手坐等升值。
我们在定义城市库存的时候,都把新房面积或去化周期作为库存评估指标,其实真正的库存是市民手中的二手房存量,这部分库存的规模远远大于新房库存,但基于上面说的低持有成本原因,在结合短期政策(如限购带来的惜售,限售带来的限制),这些库存中的绝大多数都被锁住进而不构成市场供给;房产税的可怕之处在于,会把这部分巨量库存强行逼出,这对于房价和租金的影响,将会是巨大的。
看待房产税不应只站在业主或购房者的角度,更应站在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思考,想了很久,结论只有一个字:难。
即使当前的状况复杂,问题的爆发总还需要一个过程,所以解决方法的途径也应当是循序渐进的,房产税可能性最高的路线是:因地制宜 - 逐步推进 - 最终铺开。这出戏现在还没有进入高潮,我们既是观众,又是当事人。
最新资讯
最热资讯